“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行知朗读者》第55期”以声传情·我们在一起“特辑(十四)

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 2020-06-24
来自栏目
行知朗读者

领读者:刘莎老师

2020年毕业季

行知后浪


00:00

今天,老师、父母、学弟学妹们

应该看着你们
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
满怀欣慰
行知践行了多年的教育理念
所有的知识、智慧、艺术和修养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多样课程、多种活动、多平台展示
行知的教学成果被层层打开
你们可以尽情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艺术、一种民俗
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你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尽情选择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学习生活
你们有幸,遇见行知
但行知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向你们的努力态度致敬

在学习的道路上从不退缩
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只要给你一方舞台就能尽情绽放
向你们的坚定致敬

抗疫之战,坚持学习,逆境成长
小小的你们,有着无穷的潜力
今天,我终于发现
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学习生活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学习生活

今天,老师、父母、学弟学妹们

应该看着你们
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

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更多的人喜欢行知
因为一个学校最好看的风景
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你们不用长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的想象力
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
奔涌吧,行知后浪
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你们


全面发展,提升“五力”


康健力up,提高身心免疫


六(1)中队 周奕濛

00:00

      嗨,大家好,我是来自六(1)繁星中队的行知朗读者周奕濛。好久不见,特别想念伙伴们。疫情来袭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有些害怕,甚至也会做噩梦。可是慢慢地我找到了宅家提高心理免疫力的妙招,特别分享。

      今年我们家过年比原来更热闹,远在哈尔滨的奶奶和大伯一家来做客,因为疫情的影响只有长住我们家了。对于我来说,也许可以叫做“因祸得福”了吧!        

      因为人数的增加,每天吃饭的场面都变得非常“壮观”:原本的四人桌被大家节省,坐下了七个人,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吃饭的热情!而正因为家中的人数从三人变到了七人,每天的菜也变得丰盛了,少的时候也有四五道菜;而最丰盛的时候,竟然共有十道菜!餐桌上也多了许多欢颜笑语。当然,最壮观的还得在饭后!

      还记得有一次饭后,我在家中“散步”,说白了就是从客厅绕到卧室,从卧室绕到客厅,这样循环的走动。范围虽然不大,但是我相信“生命在于运动”,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战胜疫情的底气?正走着第二个轮回时,就看见大娘也在客厅走起来,我于是飞快地蹭到大娘跟前,问:“一起走一走吗?”大娘看看我,爽快地答应:“可以啊,一起走吧!”于是,“家中散步”这个项目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或许是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坐在沙发上的奶奶也突然站了起来,笑眯眯地问我:“你们这是在饭后运动吗?”我点点头,也笑着对她说:“奶奶也一起来吧!”“好啊。”于是,就这样,我们三个人排着队,整整齐齐地从客厅绕到卧室,又从卧室绕到了客厅,中途大娘还成功将姐姐拉进了队伍,我也把妈妈“劝”进了队里,看着如此“庞大”的队伍,我忍俊不禁,大家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纵使病毒再肆虐,只要和家人们在一起,健康和快乐就永远不会缺席……

劳动力up,习得实践技能

六(2)中队 罗海洋


00:00

      2020年与往年有所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了阻止疫情蔓延,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外出。可是,每天“宅”在家里,我们怎么做才能更有意义呢?“自主学习”、“科学防疫”、“阳光体育”成了我们特殊时期生活的日常活动。当然还少不了一项,那就是“家务劳动”。疫情之下“教育不停步,停课不停学”,我们线上线下都在快乐地行动着。

      小小的家务,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还能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温馨。我的家里有可爱的猫咪,会散落不少的毛发。我会每天帮助妈妈清洁地板和沙发上的灰尘,将毛发吸干净。这样家里始终保持得干干净净,给家人一个最棒的环境。

      除了宅家做清洁,我还在妈妈的细心指导下掌握了烘焙蛋糕的精髓部分---打发蛋白。让我记忆犹新的电动打蛋器,和那高速打发时转动的搅拌棒,还有打发过后蛋白细腻的纹路以及打蛋头那直立的小尖角,最终成就了一个松软可口的戚风蛋糕。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家务劳动,我意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用心和研究摸索的。所谓是“宅家劳动快乐多”,我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了家务,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家务劳动是学习之余很好的动手活动,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这不一样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开学,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体验,在实践中劳动力up,体会不一样的精彩!毕业季,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交往力up,开拓崭新视界


六(5)中队 蔡宗锜


00:00

      大家好,我是来自六(5)彩虹中队的蔡宗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充满紧张、快乐的六年小学生活,在此我非常感谢学校的老师,同学们。让我在一次次与大家的交往学习中,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渐渐成长为懂得感恩,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大男孩。

      交往需要真诚和期待。疫情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向武汉伸出了援助之手,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参与到“鄂澳同心 梅开莲笑”活动。澳门同胞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传递关心,而我也画了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感谢——这种隔空的交流可不容易,为了让艺术成为我们之间交流的桥梁,我在设计和创作中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希望美丽璀璨的花束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希望。和我一样20名优秀的“红领巾”用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达了祝福,因为我们在细节创意方面的精益求精,澳门的伙伴们备受感动,《人民网》的首页专门报道了此项活动,我们还登上了热搜榜单。

      交往更需要付出爱心。学校坚持每个月都号召小志愿者参与到武汉儿童医院“音悦台”的志愿演出,鼓励同学们为生病的小朋友演。去年我也踊跃报名参加,在表演现场我看到其中一个患病小朋友在住院期间还上台演唱《感恩的心》。他说他为了感谢医护天使对他的悉心照顾,才勇敢站上台。我也鼓起勇气,站上舞台,希望用自己的表演给更多生病小朋友带来快乐,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马上我就要和伙伴们一起步入初中了,我们渴望交往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我会继续怀揣着一颗真诚的心,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感恩前行,不忘初心。

审美力up,传递爱心希望

六(3)中队 程恩瑶


00:00

      大家好!我是行知朗读者来自六(3)中队的程恩瑶。时光荏苒,又一个毕业季来临了。在与我的母校告别之际,我心中万般不舍。六年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我们的七彩童年,也让我们从一个个懵懂学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在学校丰富的活动中,参加三届“童心生花”学生艺术作品展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还记得那是2016年的初冬,我们走进武汉市残疾人艺术馆,拉开“童心生花”学生艺术作品展的序幕。在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展厅里,我惊喜地发现,童趣盎然的剪纸作品,各具特色的软笔书法,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作,角度独特的摄影作品被分门别类地布置开来,让每一个参观者不由得驻足欣赏,啧啧称奇。展出的作品不仅深深地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动了好久,要知道,这些作品将会被认捐,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残疾儿童。那一次,我有三幅软笔书法作品和一幅硬笔书法作品被认捐,我真是开心极了,暗暗下定决心:好好练习书法,争取下一次作品展开启的时候,我还能有作品入选,去帮助更多的残疾儿童。

      如我所愿,2017年底,第二届“童心生花”学生艺术作品展在卓尔书店温暖开幕。这一次,我的软笔作品入选,我还发现们班入选的同学更多了,展出的作品类别也增加了!有一颗叫做“爱”的种子,已然在我们行知少年的心里萌芽,同学们经过一年的努力成长,迸发出帮助他人的微薄力量。那天,我们在展厅里最大的原创木工作品《虹桥》前合影,别提多激动!

      转眼到了2018年末,在我们的翘首以盼中,第三届“童心生花”学生艺术作品展如期开幕!这一次,同学们的作品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武汉博物馆。听彭校长说,这一次,我们与湖北省红十字会、武汉儿童医院牵手,设立以“童心生花”命名的湖北省儿童慈善基金,此次展览的作品及其他募捐收入,将注入慈善基金,汇入慈善之泉。我的艺术作品再次变成爱心,童心真的可以开花。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诲,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行知小学各种兴趣社团里培养创造之花,让行知文化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祝福我们的“童心生花”学生艺术作品展越办越好!待到第四届“童心生花”开始的时候,我一定回来,和大家一起,遨游在艺术殿堂里,感受更多“爱与善”的力量!

创造力up,飞往科学天空

六(4)中队 李静煜


00:00

      大家好,我是行知朗读者,来自六(4)中队的李静煜。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项高科技产品——显隐镜。

      今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与病毒英勇作战。但新冠病毒无影无形,既凶恶又狡猾,一时间,我们手足无措,仿佛每一丝空气都是敌人。由此我想到,未来,可以发明一种眼镜——

      显隐镜的外观和普通眼镜差不多,它内含芯片,芯片中植入了目前所知的所有恶性病毒的数据库。只要按一下镜架右侧的开关,眼镜就能自动识别视野中所有人、物是否携带病毒。如果发现了病毒,眼镜前方就会自动闪现半透明的显示屏,给出定位和提示。同时,眼镜蓝牙与手机相连,会在手机相应APP里告知这种病毒的名称、样子、所属种类、是否具有传染性等。如果在物品上发现了病毒,会提示病毒的密度、危险程度等;如果发现人或动物身上携带有病毒,会提示感染的程度,是否需要立即就医。

      有了这种显影镜,对于大部分恶性病毒感染,我们都能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具有传染性质的病毒,也可以尽早将它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不引起大爆发。这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相信,未来,显隐镜不光医护人员、防疫人员配备,我们人人都能拥有这件防疫病毒的利器!疫情期间我们更加感受到科技的重要性,也体会到科技创造的迫切。进入到后疫情时代,我们不能做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是要努力地向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武器和工具,在科技领域寻求新的突破。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属于我们,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

点击图片欣赏六年级想象作文

毕业季up,再见为了再见

六(6)中队 范依蓝


00:00

      大家好,我是行知朗读者范依蓝。时光似箭,岁月如梭。美好的时光总是走的太急.转眼间我们6年的小学生涯就要结束了。还记得2014年9月1日吗?那一天是我们入学的日子!我们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育才行知校园,带着满满的期待。后来,我和太阳花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无数个美好的点点滴滴,而这样美好的日子却总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在吉庆街当讲解员时的情景,那一天我穿上校服、戴上专属的徽章,化身为行知民俗解说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游客宣传和推广我们武汉的民俗文艺作品,而我负责介绍民间艺人的砚雕作品。还记得那一天吉庆街真的是人山人海,各大民俗大师汇聚一堂,我的民俗师傅特别和蔼可亲,他专心致志地雕刻,我在一旁认真地讲解。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紧张,但看到民俗大师用鼓励和期许的眼光看着我时,我顿时备受鼓舞,很快就入了状态,努力地吸引更多观众来欣赏砚雕作品。也许是我的自信和落落大方打动了大家,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都纷纷为我竖起大拇指,还有主动跟我合照的呢。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活动,如:在武汉举行的世界城市友好大会当讲解员,我又一次成为了中外文化的小使者;我还走进过武汉儿童医院,当节目主持人,给医生和病人们送温暖和献爱心……但惟独这第一次当讲解员的经历让我至今难以忘却,我作为行知民俗传承人感到骄傲。

      云端毕业典礼即将开始,希望更多的同学报名参与,疫情隔空不隔爱。人的一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宅家上网课,第一次云端说再见,虽然有许多遗憾,但更多的是思念和祝福,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和拥有过,也能在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中拾取最美好的回忆和满满的感动,一切转眼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成可爱。最后给大家送上最深的祝福和期待,希望大家带着初心,开启新的征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的小学时光轴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朗读:刘   莎   周奕濛    罗海洋 

         程恩瑶   李静煜    蔡宗锜 

         范依蓝

组稿:全体六年级老师

编辑:范   然   杨静宜

责编:陈冬力


阅读 2080
点赞 0
写留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行知朗读者》第55期”以声传情·我们在一起“特辑(十四)